欧洲衰落的速度,可能比我们大家预想的来得更快,悲剧的是,习惯了养尊处优的西欧人无法承受这种下行带来的福利下降和收入下降,当下降达到20%的临界点时,一切都会走向失控。 欧洲衰落的速度早就超出了多数人的想象,不是慢慢下滑,而是朝着失控的边缘快速靠近。 曾经被追捧的欧洲模式,如今正在被现实狠狠敲打,问题的核心从来不是偶然的危机,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到了不得不爆发的时候。 作为欧洲经济的顶梁柱,德国的工业版图正在悄然收缩,大量依赖能源的工厂要么减产要么直接搬到海外,原本热闹的工业区变得冷清。 这些企业搬走的不只是生产线,还有无数就业岗位,本土工作机会变少,老百姓收入自然跟着受影响,政府税收也随之缩水,形成连锁反应。 工业是经济的造血机器,当造血功能变弱,整个欧洲的经济活力都在下降,增长停滞甚至倒退已经成了常态。 高福利曾经是欧洲的标签,也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但现在这份福利正在变成沉重的包袱,压得欧洲喘不过气。 长期以来,悠闲的生活方式已经刻进了很多人的日常,工作时间短,午休、咖啡时间一个不少,每年还有长达数月的休假,失业后还能领到不低的补助。 这种舒服日子过惯了,没人愿意轻易改变。可问题在于,支撑高福利的经济基础已经动摇,工业下滑导致税收减少,政府欠的钱越来越多,根本无力维持原来的福利水平。 于是只能开始削减福利,推迟退休年龄、降低养老金标准、收紧失业补助申领门槛,每一项调整都引发强烈反弹。 街头抗议、全国性罢工成了常态,政府想推进改革,却被民众的反对声逼得进退两难,只能在维持福利和解决财政危机之间反复纠结。 其实欧洲的困境,本质上是高福利和低增长之间的死循环。 高福利让部分人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干活少、拿钱多、休假长的状态,慢慢拉低了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 而生产效率上不去,经济就难以增长,税收自然跟不上福利开支的需求。更关键的是,这种循环一旦形成就很难打破。 政党为了赢得选举,不敢轻易触碰福利这块蛋糕,生怕得罪选民丢了选票;民众习惯了既有的福利水平,把这当成理所当然的权利,不愿做出任何让步。 结果就是改革迟迟推不动,经济增长持续乏力,福利开支越来越难维系,只能在债务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外部环境的变化更是让欧洲的处境雪上加霜,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让欧洲制造业的成本飙升,原本依赖的廉价能源没了优势,很多工厂的生产成本翻了几番,根本无力竞争。 而美国的关税政策又给了欧洲工业致命一击,出口市场被挤压,不少企业只能选择把工厂搬到成本更低、市场更稳定的地区。 加上欧洲内部决策效率低下,一堆国家坐在一起商量事情,往往是议而不决,等终于达成共识,市场机会早就错过了。 政策的不确定性让企业不敢在本土加大投资,资金和技术不断外流,进一步削弱了经济复苏的动力。 最让人担忧的是,欧洲正在逼近一个危险的临界点。当收入和福利的下滑幅度达到一定程度,原本的不满情绪就会彻底爆发。 长期舒服日子过惯了,突然要勒紧裤腰带,没人能轻易接受,这种不满会从街头抗议升级为社会矛盾,极端情绪蔓延,极右翼势力趁机抬头,政治格局变得更加分裂。 法国不到一年换了三位总理,就是因为财政预算和福利改革难以推进,各党派互相掣肘,政府根本没法开展有效治理。 这种政治上的混乱,又会反过来影响经济政策的实施,让经济复苏变得更加遥遥无期,形成恶性循环。 福利削减和经济下滑的恶性循环,欧洲能打破吗?没有持续赚钱的本事,再厚的家底也经不住坐吃山空,高福利终究要靠实打实的经济实力托底。 依赖福利的舒服日子或许能享受一时,但终究逃不过现实的检验,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生产力的提升和持续的奋斗。

yhb
欧洲可以再打一场欧陆大战了
追梦人 回复 11-13 21:12
德国开始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