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3人因非法猎捕旱獭被处罚。[听歌] 国家疾控局明确提示,不要捕捉或饲养土拨

轩叔观察 2025-11-13 12:11:40

西宁3人因非法猎捕旱獭被处罚。[听歌] 国家疾控局明确提示,不要捕捉或饲养土拨鼠(旱獭的俗称),因为它们是鼠疫耶尔森菌的自然宿主,是我国甲类传染病——鼠疫的主要传染源之一。 人一旦感染鼠疫,会突然出现高热、淋巴结肿大的症状,病情常常迅速恶化,死亡的可能性极高。 鼠疫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传播:病媒生物传播(主要是通过感染鼠疫菌的跳蚤叮咬)、接触传播(接触染疫动物或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飞沫传播。 更危险的是,旱獭中存在“无症状感染者”,看似健康的旱獭也可能携带鼠疫菌。 这意味着,你遇到的每一只旱獭,都有可能是一个移动的传染源。 捕猎旱獭不仅是危险行为,更是明确的违法行为。在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就曾有人员因违法狩猎被处以罚款。 在嫩江市审理的非法狩猎案件中,法院也明确指出,使用“粘网”等工具猎捕受保护的野生动物,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罚金。 此次西宁案件中的村民承认试图将猎物卖给餐馆。 疾控专家给出明确建议:远离旱獭,至少保持3米距离,同时避免进入其洞穴50米半径区域,更不要捕捉或饲养。 如果接触了旱獭并出现发热或淋巴结肿痛等可疑症状,应立即前往最近的医疗机构就医,并如实告知医生接触史。 此事件一经传播,便引起网友们的激烈讨论。 “罚2000太轻了!都知道旱獭带鼠疫还敢抓,还往餐馆卖,这不是谋财害命吗?应该重罚加上公开曝光。” “我们这儿老一辈确实有吃旱獭的,说是‘山珍’,现在知道危险性了。关键是黑市有买卖,光罚捕猎的治标不治本,得把收购的餐馆也一锅端。” “在可可西里亲眼见过旱獭,很可爱但也确实危险。支持用红外相机、无人机这些科技手段监控,既能保护动物也能减少执法人员和牧民的接触风险。” “说实话,牧民也知道危险,但有时候草原上老鼠(旱獭)太多破坏草场,看着心疼。要是能有生态补偿,让保护草原的人得到实惠,比单纯罚款管用。” “看完后背发凉……鼠疫可不是闹着玩的!强烈建议在旅游区加大宣传,很多游客不知道危险还觉得旱獭可爱想靠近拍照,这太吓人了。” 您觉得要彻底杜绝捕食旱獭这类行为,最关键的突破口在哪里?是应该 A. 严厉打击黑市和餐馆,还是 B. 大力推广生态补偿让牧民受益,或者是 C. 加强科普让所有人不敢吃、不愿吃?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红星新闻

0 阅读:7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