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刚给联合国交完2025年会费,50多亿,肉疼,没想到这么多!10月初联合国又

微笑着前行 2025-11-13 09:13:05

中国刚给联合国交完2025年会费,50多亿,肉疼,没想到这么多!10月初联合国又来跟中国要钱了,否则联合国只能裁员!10月底我们就全额打款6亿857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0多亿。 很多人觉得“刚交完又要交”太过密集,实则这两笔款项的性质完全不同,背后是联合国经费体系的明确规则。第一笔50多亿是2025年常规会费,按联合国“能力支付原则”核算,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分摊比例约为12.01%,这一比例从2022年起执行,需按年度足额缴纳,是维持联合国日常运转的基础资金。而10月底支付的6亿8573万美元,属于2023-2025年的维和摊款补缴,并非额外新增费用,而是此前根据维和行动预算核定的应缴款项。 联合国的经费分为常规预算、维和预算和自愿捐款三类,三类款项的核算标准与用途互不重叠。常规会费主要用于秘书处、大会等核心机构的行政开支,比如工作人员薪酬、办公设施维护等;维和摊款则专门用于全球维和行动,包括维和部队部署、装备采购、任务区后勤保障等,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同时是维和摊款第二大出资国,分摊比例约为15.22%,这一比例与中国在国际维和事务中的参与度和责任担当直接相关。 不少人疑惑“为何联合国会面临‘裁员危机’”,核心原因是部分成员国长期拖欠会费与维和摊款。根据联合国宪章,所有成员国均需按时足额缴纳相关款项,但若拖欠总额达到一定比例,联合国核心机构将因资金短缺无法正常运转,裁员只是无奈的备选方案。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联合国常规预算拖欠额超10亿美元,维和预算拖欠额更是高达30多亿美元,多个维和任务区已出现物资供应不足的情况。 中国始终坚持“足额、及时、无条件”缴纳联合国应缴款项,这一原则从未动摇。从2000年至今,中国仅在2003年因汇率调整出现过短期延迟,其余年份均提前或按时完成缴纳,履约率在主要出资国中位居前列。这并非“钱多任性”,而是基于对联合国宪章的尊重,更是中国践行多边主义的具体体现——联合国作为全球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其有效运转直接关系到国际秩序稳定,而按时缴费是成员国的法定义务。 有人质疑“缴纳这么多钱是否划算”,答案藏在中国从联合国体系中获得的实际收益里。联合国为中国提供了参与全球治理的核心平台,中国通过联合国框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接,促进了国际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同时,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人道援助等机制,为中国海外利益提供了重要保障,比如在亚丁湾护航、非洲疫情防控等事务中,联合国的协调作用不可或缺。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出资比例背后,是国际话语权的逐步提升。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长,联合国会费与维和摊款分摊比例从2000年的约1.5%逐步提升至当前水平,这一变化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大国地位的认可。但中国始终坚持“负担与权利相匹配”,在承担更多出资责任的同时,也在联合国发展议程、维和政策制定等方面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能够更有效地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需要明确的是,中国的出资始终基于自身发展阶段与能力,并非超出承受范围的“硬扛”。2025年常规会费与维和摊款合计约100多亿人民币,占中国年度财政支出的比例不足0.03%,完全在可控范围内。而这笔支出所换来的,是更稳定的国际环境、更公平的全球规则,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增强的影响力,长远来看,这是兼顾责任与利益的理性选择。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84
微笑着前行

微笑着前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