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重大新闻!攻击-11隐身战斗机,官宣服役了! 11月11日,人民空军76周

春秋说史 2025-11-12 17:11:36

突发重大新闻!攻击-11隐身战斗机,官宣服役了! 11月11日,人民空军76周年纪念日,官方微电影《梦远》一亮相,就直接坐实了攻击,11隐身无人机正式列装的消息。 别看它是无人机,意义可不只是多一架飞机,而是中国空军作战思路的一次质变。 回过头看,攻击,11最早在2019年国庆阅兵上以模型亮相。 没想到短短几年,它就从展示品变成了能上战场的现役装备,而且比模型升级不少,最显眼的是机头那块蓝宝石玻璃罩,里面是和歼,20一样的EOTS光电瞄准系统。 EOTS系统集合红外、可见光和激光测距三种能力,在200公里以内能有效探测目标。 关键是它不需要外挂吊舱,保持机身光滑,隐身性能不受影响,执行任务时就算不开雷达也能识别和锁定目标。 攻击,11的价值不在单机参数,而在作战概念的落地。 有人机负责远端指挥和态势融合,攻击,11深入敌防区侦察、打击,两者通过低延迟数据链连成闭环,实现发现即打击,把直接暴露风险的任务留给无人平台。 该机已通过高原部署验证,日喀则等近3800米海拔基地的适配说明它能在严苛环境下工作。 能在这种地方长期部署,说明它不是试验品,而是具备实战能力的装备。 在作战能力上,攻击,11不只是隐身侦察机。 机身有专用隐身涂料,进气道和尾喷口做藏形处理,雷达反射面积小到0.001平方米,能大幅降低被防空雷达发现的概率。 它的内置弹舱能装8枚小直径精确制导炸弹或2枚空地导弹,载荷约1吨,航程可达4000公里,足以深入敌后精确打击雷达站和指挥所等高价值目标。 更关键的是它能与歼,20、歼,16D组成有人,无人编队作战,有人机在后方作为“大脑”,攻击,11在前方当“矛尖”。 信息通过高速数据链实时互通,编队配合实现无缝衔接,提高整体打击效率和生存率。 对比美军发展,X,47B是早期技术示范者,但长期停留在试验和演示层面,未见大规模列装或实战部署。攻击,11则走出了样机到服役的路径,显示出系统整合和战术验证能力的差异。 技术难点主要在无尾飞翼的稳定控制、传感器融合和数据链的抗干扰能力。尤其在高原和海上等复杂环境下,飞控算法、传感器冗余与热管理都必须过关,攻击,11的服役说明这些技术取得了实质进展。 战术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看,一是它能突破密集防空体系的隐蔽打击能力,迫使对手调整雷达和通信策略。 二是有人,无人编队扩大了感知与突防半径,降低了有人机风险。三是舰载化一旦实现,将把隐形突防能力扩展到远海,改变舰队远海投送与对海打击方式。 目前需重点关注数据链在电磁对抗下的可靠性、后勤保障能否跟上以及与现有有人机的战术磨合效率。上述三项将决定攻击,11能否从战术工具转为战略力量。 总之,攻击,11的公开亮相与列装,不是简单增加一款装备,而是把隐身、无人和网络化作战理念带入可用兵力范畴。它让“发现即打击”变得可行,也标志着未来空战形态的重要转变。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86

猜你喜欢

春秋说史

春秋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