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解了:原来国际调解院不为“拉架”,只为“谈心” 近日,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之间有一些摩擦。作为国际调解院创始成员国的巴基斯坦,为何不通过这个新平台来解决争端呢? 仔细研究了国际调解院的工作流程。我发现我们可能对它的工作目标存在误解。 我们通常理解的是,两个国家“打起来”的时候,国际调解院应该主动去“拉架”。但根据《关于建立国际调解院的公约》,调解是遵循“自愿原则” 争端双方都同意并申请调解,程序才能启动。这就更不理解了,如果打架的双方都自愿请人来“拉架”,那说明他们本来就不想打了,又何需外人调解呢? 进一步深入研究后我发现,原来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远比街头打架要复杂。国际调解院的工作重点,不是“拉架”是打完架之后,如果双方有需要,陪着双方坐到一起“谈心” 通过“谈心”了解双方产生冲突的根源,帮助双方协调打架之后的赔偿等事宜。让双方从内心能够化解仇恨,从心灵上去修复关系。最终让和平能够持久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