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营养应注意什么?】如同体内的其他器官,骨骼维持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平衡的饮食包括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及微量营养素(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钙和维生素D最为重要。 钙是骨组织中的主要结构组成成分,骨骼也是体内维持血钙稳定的仓库。我们每天身体所需的钙必须由饮食中得到补充,当饮食中钙摄入不充分,将通过破坏骨骼释放钙质来补偿。营养调查发现许多年轻人每日饮食中摄入的钙质不到推荐量的一半,这样的饮食对骨骼生长发育和峰值骨量的形成不利。 根据中国营养协会的推荐,青少年每日钙质摄入量为1000-1200mg,中年人为800-1000mg,50岁以上为1000-1200mg,含钙丰富的食品包括:乳制品、蛋类、豆制品、虾皮、坚果类和绿色蔬菜等,如果因各种原因不能从饮食中补充,可以考虑营养素添加,各种钙源是否适合因人而异。 牛奶和其他乳制品含钙丰富,食用方便,是日常生活中很好的钙源。每日一大杯牛奶、一块奶酪、一杯优酪乳就可以满足孩子和成人一天的摄钙要求,这些食物还是优质蛋白质和其他微量营养素的来源,也是骨骼健康的重要保证,其他食源性钙还有一些绿色蔬菜(西兰花、甘蓝菜、白菜);带骨头小鱼如沙丁鱼,带皮小虾如虾皮;坚果类如杏仁,巴西坚果;豆制品等。维生素D是开启胃肠道钙质吸收的钥匙,还是对骨骼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的元素,除了帮助胃肠道钙吸收,有利于骨骼的更新和正常矿化,维生素D还能增强四肢的肌力,协调神经肌肉功能,有效防止跌倒,所以对于老年人骨折的防治有特殊意义。 维生素D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得到:直接暴露在阳光下,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受到紫外线照射可以转变为维生素D3,另一个途径是通过食物得到,食物中摄入的往往是维生素D2,皮肤产生的维生素D占人体维生素D总量的90%,食物只能提供10%左右。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在相同阳光暴露下,70岁老人产生的维生素D仅为20岁年轻人的25%,阳光照射皮肤后产生的维生素D随着一天的时间、季节、纬度和皮肤的颜色而不同,在上海地区每年5月至10月阳光能提供有效合成维生素D的紫外线,暴露身体25%的皮肤在阳光下20-30分钟,每周3次就能够获得身体所需的维生素D。 衣服、遮阳板、太阳眼镜和大气污染都会减少维生素D的产生,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使用防晒霜,SPF15的防晒霜可使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99%。对于秋冬季节日照较少的地区、老年人户外活动较少的人群和皮肤维生素D合成功能下降的人群来说,通过食物和营养素的补充就显得尤为重要,食物中维生素D包括鱼油(鲑鱼、沙丁鱼、鲭鱼)、鸡蛋、动物肝脏、黄油等,乳制品和谷类中含量也较丰富。中国营养协会推荐,50岁以前每日需要维生素D 400-800IU,50岁以上每日需要 800-1,000IU。 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因素,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应该鼓励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对于老年人有慢性疾病或其他原因至食欲减退、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每日不能从食物中摄取足够钙和维生素D,适当给予营养素。另外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时,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蛋白质是我们生命过程中组织生长和修复的重要物质,对于骨骼的愈合和免疫系统功能的维持尤为重要,老年人骨折后如有蛋白质缺乏可引起活动能力降低、卧床不起及死亡,所以不提倡全素饮食,尤其是老年人组织器官修复能力下降,就更不能不摄入动物蛋白。 然而,过多的蛋白质会增加肾脏钙质的排泄,蛋白质还会增加人体对钙质的需要,过量的蛋白质会被人体用于能量燃烧,就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当蛋白质作为能量燃烧时将产生硫酸盐,硫酸盐在肾脏的排泄会增加钙盐的排出。女性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每公斤体重1.0克、男性1.2克的蛋白质是合适的。钠是食盐中的主要成分,可增加人体对钙的需要量,增加肾脏钙的排泄,食盐多的人需要的钙质补充也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