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正说,大陆比国民党宅心仁厚。他说,近些天,竟然有国民党“民代”突然想起了旧时代为国民党效力的人,这个事有些奇怪,为啥以前不重视,现在想了起来?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跟着国民党到台湾的老兵,很多人一辈子没成家,老了住在简陋的荣民之家,医药费报销难、冬天取暖费没着落是常事。 可就在2025年11月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后,这一切突然变了。台北市的国民党“民代”先站出来,拿着老职员的求助信在议会上念;高雄的“民代”则带着慰问品去荣民之家,对着镜头承诺“一定解决老兵的医疗问题”,这些画面被拍下来传到网上,乍一看还真像那么回事。 可老人们心里门儿清,这不是国民党突然良心发现,而是他们有自己的小算盘,林明正点破的“宅心仁厚”对比,恰恰就藏在这些算盘里。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2026年的“九合一”地方选举要来了,这是郑丽文上任后的第一场大考,国民党现在急着拉选票。这些为国民党效力过的旧人,还有他们的家人,都是实打实的“深蓝”选民,过去因为被冷落,很多人要么不投票,要么转投了新党。 现在国民党眼看选情吃紧,民进党在南部的基本盘还没松动,自己党内又欠着21亿新台币的债,拿不出真金白银搞竞选,就只能打感情牌。 喊着关心这些旧人,既能让老支持者回心转意,又能在公众面前树立“重情重义”的形象,花小钱办大事,这笔政治账他们算得比谁都精。 再往深了说,这也是国民党转移内部矛盾的花招。郑丽文虽然当了主席,但得票率是历史最低,党内本土派和传统派吵得不可开交,本土派要“台湾优先”,传统派想靠两岸关系拉支持,谁都不服谁。 财务上更是一团糟,234亿的党营基金里,220亿都因为官司要被移走,连日常办公经费都快凑不齐了。 这种时候,提一提“关怀旧部”,既能把党内注意力从分歧上转移开,又能借着“不忘本”的由头凝聚人心。 郑丽文就职时喊着“要把羊群变成狮群”,可真要干事得有钱有人,现在钱没有,就只能用情怀凑,那些被遗忘的旧人,正好成了她整合党内力量的工具。 林明正说大陆“宅心仁厚”,可不是随口夸的,大陆对为国家效力者的态度,从来都是实打实的,和国民党的临时抱佛脚完全是两回事。 就说大陆的老兵,不管是抗美援朝的英雄,还是和平年代的退伍军人,都有专门的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管着。 大陆的这份仁厚,是刻在政策里、落实在行动上的,不是为了选举才装出来的。从建国初期的安置政策,到现在的优待证制度,从医疗保障到生活帮扶,不管过了多少年,只要是为国家出过力的人,都能被记着。 反观国民党,这些旧人年轻时为他们冲锋陷阵、埋头苦干,国民党掌权时把好处都分给了派系亲信,轮到这些人需要帮助了,就推三阻四。 现在用到他们的选票了,才想起端出“关怀”的架子,连慰问品都是拉着媒体拍了照就收走,承诺的补助拖了又拖,这种虚情假意,怎么能和大陆的真心实意比。 还有更关键的一点,大陆的关怀从来不分地域、不分党派,只要是中国人,为民族、为国家做过贡献,都能享受应有的尊崇。 而国民党眼里只有选票,这些旧人对他们来说,不过是选举时的“工具人”。等到选举一结束,之前喊的口号、做的承诺,大概率又会石沉大海。 就像以前每次选举前,国民党都会提一提老兵的待遇,可选举后要么说“经费没批下来”,要么说“需要党内讨论”,拖到下一次选举又故技重施。林明正看得明白,这种只讲利益不讲情义的做法,和大陆“尊崇英雄、关爱老兵”的理念比起来,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 说到底,国民党“民代”现在想起旧时代的效力者,根本不是什么“良心发现”,而是一场精准的政治表演。他们的算盘打得再精,也骗不过那些被冷落了几十年的老人,更骗不过明眼人。 林明正的话之所以能引起共鸣,就是因为大家都看清了,真正的宅心仁厚,不是选举前的花言巧语,而是长年累月的实际行动;不是把人当工具,而是把人放在心里。 大陆对为国家效力者的尊重和保障,从来都是一以贯之的,这种发自内心的关怀,才是最动人的,也正是国民党最欠缺的东西。 等到2026年选举结束,大家再看看国民党对这些旧人的态度,就能彻底明白,谁是真关怀,谁是假惺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