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妈妈发现100天女儿出生资料写“男婴”,医院:笔误,愿付亲子鉴定费 海南海口,一位妈妈在整理100天大的女儿的出生资料时,意外发现资料上写的是分娩一名男婴。这位妈妈吓了一大跳,怀疑是不是在医院抱错孩子了,于是到医院询问情况。没想到医生却表示可能是记录人员打错性别了,改一下就好,不会报错的。事后医院回应称,愿意支付亲子鉴定费。(来源:长江云新闻) 11月9日,这位妈妈网上发视频表示,她无意间发现女儿的出院小结上,明确写着:“分娩一男活婴”的字样。而在这位妈妈生产当天,还有一名产妇也生了孩子,且是个男婴。这一巧合让这位妈妈越发怀疑是不是抱错孩子了。 这位妈妈给女儿取名安安,寓意平安顺遂,可这张出院小结像颗炸弹,炸碎了她三个多月来的踏实。那天她翻出女儿的出生证明、出院小结准备报销医保,手指划过“分娩一男活婴”几个字时,浑身的血液都像冻住了。她反复揉了揉眼睛,确认自己没看错,再低头看看怀里熟睡的女儿——粉雕玉琢的小脸蛋,细软的胎发,明明是个实打实的小姑娘啊! 越想越慌的她,连夜翻出手机里的产检记录、生产时的照片,甚至女儿的足跟血筛查单,可这些都没法抵消“抱错”的恐惧。生产当天的场景突然清晰起来:她是下午两点多顺产的,累得昏昏沉沉时,护士把裹着粉色襁褓的孩子抱过来让她看了一眼,就抱去了婴儿室。后来她才知道,当天上午还有位产妇生了个男孩,两个孩子出生时间相隔不过几小时。 “万一真抱错了,我这一百天疼的、熬的,岂不是都给别人做了嫁衣?”这位妈妈越想越崩溃,第二天一早就带着资料冲到了医院。可接待她的医生看完资料,轻描淡写的一句“大概率是记录员打错了,改过来就行”,让她更生气了。这么重要的资料,怎么能一句“打错了”就轻飘飘带过?这可是关系到孩子身份、甚至家庭完整的大事啊! 医生见她不依不饶,才找来相关科室核对,可查了半天也没给出明确说法,只说“流程没问题,肯定不会抱错”。这种没有凭据的安抚,根本无法打消她的疑虑。无奈之下,她只能把事情发到网上,希望能得到更多关注,也想问问网友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视频一经发布,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替她鸣不平:“医院也太不负责任了,这种错误都能犯?”“换谁都会怀疑,毕竟当天还有个男婴出生,太巧合了!” 好在舆论发酵两天后,医院终于给出了正式回应。11月10日,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查后确认,安安确实是这位妈妈的亲生女儿,出院小结上的性别错误纯属记录人员笔误,而且这个错误早在8月20日就已经更正,只是工作人员没及时告知家属,才引发了这场误会。医院还表示,愿意全额承担亲子鉴定的费用,向家属诚挚道歉,并对涉事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虽然真相大白,可这位妈妈心里的疙瘩并没有完全解开。她坦言,这几天吃不好睡不好,看着女儿的小脸就忍不住胡思乱想,那种恐惧和焦虑,不是一句“道歉”就能轻易抚平的。而这件事暴露的,远不止一个笔误那么简单。出生医学证明是新生儿身份的重要凭证,每一个信息都容不得半点马虎,这不仅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对家庭、对社会负责。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种“笔误”并非个例。现实中,不少家长都遇到过出生证明信息错误的情况,有的是姓名写错,有的是出生日期有误,虽然大多能更正,但过程往往繁琐又耗时。而按照相关规定,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和签发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制度,机构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就是为了杜绝这类低级错误。可海口这家医院显然没能落实好这项制度,才让一个本该避免的笔误,演变成了困扰家属的大麻烦。 医院的核心职责是救死扶伤,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是这份职责的基础。一个小小的性别登记错误,看似无关紧要,却可能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影响孩子的户口办理、医保报销等一系列后续事宜。如果医院在记录信息时能多核对一遍,如果更正错误后能及时通知家属,如果面对质疑时能更积极地核查回应,这场风波根本就不会发生。 如今,医院已经承诺承担亲子鉴定费用并处理涉事人员,可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才是更值得深思的问题。这需要医院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完善信息核查机制,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毕竟,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新生儿的到来都是天大的喜事,没人愿意因为医院的疏忽,让这份喜悦蒙上阴影。 安安的事情算是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但它给所有医疗机构敲响了警钟:医疗无小事,细节见初心。希望所有医院都能引以为戒,用更严谨的态度、更负责的行动,守护好每一个生命的起点。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