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我也行,印度将建亚洲首艘核动力航母,配备电磁弹射印产五代机上舰,印媒:战力碾压福建舰 最近印度媒体把自家规划中的 “维沙尔” 号核动力航母吹得天花乱坠,说这船不但是亚洲头一艘核动力航母,还装着电磁弹射系统,能搭国产五代舰载机,战斗力直接碾压中国的福建舰。 可要是真顺着这些说法往下扒,就会发现满是漏洞,不少宣传连基本的事实都站不住脚,离真正造出来更是差着十万八千里。 “维沙尔” 号现在别说造了,连一套完整的设计图都还没画明白。 这项目早在 2010 年就喊出声了,当时计划造一艘 6.5 万吨的核动力航母,装上电磁弹射器,口气大得很。 可十几年过去,这事儿翻来覆去折腾,一会儿搁置一会儿重启。2022 年因为花钱太多扛不住,印度海军差点就放弃核动力,打算改造 “维克兰特” 号的常规动力姊妹舰。 到了 2025 年 5 月,还有消息说这项目已经无限期搁置了,结果刚过四个月,印度国防部又在 15 年国防现代化计划里把它捡了回来,说要在 2026 年启动概念设计,按最乐观的打算,2037 年才能交船服役。 反观中国的福建舰,2025 年都已经完成第六次海试,马上就要正式服役了,各项系统测试一步步推进,两者在进度上差着不止一代。 比核动力更让人头疼的是电磁弹射系统,这玩意儿比核反应堆还娇贵,全球真正能造出来且实际能用的也就中美两国。印度嘴上说要装两套电磁弹射,让舰载机满油满弹起飞,可实际研发进度根本拿不出手。 2023 年印度实验室造出的储能模块样品,能量密度比美国福特级用的低了 38%,重量反倒翻了一倍,根本塞不进航母狭窄的机舱里。 之前印度想从美国买成熟的 EMALS 系统,结果因为核不扩散政策和技术封锁被拒了,没办法只能回头考虑蒸汽弹射,可蒸汽弹射的技术印度照样没掌握,还得从零开始学。 而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早就经过无数次地面测试和舰上调试,技术成熟度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最没谱的还要数 “国产五代舰载机” 的说法,印媒提的 “先进中型战斗机” AMCA 现在连个像样的模型都没有。 印度国防部 2025 年 5 月才刚批了项目构想,首架原型机最快也得 2028 到 2029 年才能飞上天,想批量生产得等到 2035 年。 就算真能按时造出来,还得改造成舰载版 —— 机翼得能折叠,起落架得加固,机身还得做抗盐雾腐蚀处理,这些都是要花好几年测试的硬骨头。 更别说印度之前的 “光辉” 舰载机,从开始研发到能上舰花了三十年,性能还不如二手的米格 - 29K,2025 年 “辛杜尔行动” 里,能用的米格 - 29K 还不到 10 架。 现在又搞 AMCA,能不能成真是个大问题。就算 AMCA 赶在 2037 年和航母一起服役,新战机形成战斗力还得好几年,所谓 “战力碾压” 纯属喊口号。 其实看看印度造航母的历史,就知道 “维沙尔” 号有多悬。 之前的 “维克兰特” 号国产航母,才 4 万吨排水量,用的常规动力加滑跃起飞,从开工到服役拖了 14 年,期间还三次下水,闹出发动机故障、电缆被盗的笑话。 更关键的是,这船说是 “国产”,实则是个 “万国牌”:设计靠法国和意大利,4 个燃气轮机是美国通用电气的,雷达来自以色列,拦阻索买的俄罗斯的,连电力系统都得用芬兰的。 印度自己说国产化率 76%,其实也就船体结构、普通管线这些基础部分是自己做的,真正关乎战斗力的核心系统国产化率还不到 30%。 200 多个外国供应商用了 7 种不同的接口标准,兼容性问题一大堆,性能自然大打折扣,有军事媒体测算,它的战斗力也就辽宁舰的 60%。 “维沙尔” 号的技术难度比 “维克兰特” 号高了好几个档次,核动力、电磁弹射、五代舰载机,每一样都是世界级难题,印度一样都没搞定,就想全堆在一艘船上,简直是异想天开。 更要命的是钱的问题,这船最初预算 30 亿美元,现在光反应堆和弹射系统的研发就花了 20 亿,总成本眼看要突破 150 亿美元。 2025 年印度全年军费也就 600 亿美元,这一艘航母就占了四分之一,为了凑钱,印度甚至砍掉了第三艘航母的计划,可就算这样,资金还是跟不上,之前投入 30 亿卢比搞前期准备,没多久就停滞了。 军事装备发展从来都是一步一个脚印,有多少技术储备干多少事。美国从第一艘核动力航母到现在,花了半个世纪才摸透门道;中国从改造辽宁舰开始,用了十年才造出福建舰。 可印度总想走捷径,跳过蒸汽弹射直接上电磁弹射,跳过常规动力直接上核动力,这种 “跨越式发展” 早就有过教训 ——“阿琼坦克” 研发四十年,刚服役就落后;“光辉战机” 磨了三十年,性能还不如别国的二手货。



123456
不要酸别人。印度之自己的路,只要不挡中国的路,也不要中国出钱就不要去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