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野心非常可怕!现在的越南教育,在大中小的学校教育中,一直把广东广西作为其原

经略简料 2025-11-10 12:20:15

越南的野心非常可怕!现在的越南教育,在大中小的学校教育中,一直把广东广西作为其原来的属地。 在越南的历史教育里,一种独特观念正被系统性宣扬,该观念竟将中国广东、广西两省,界定为其历史上的固有领土,此等谬论着实荒诞至极。 这并非孤立的教育偏差,而是一场精心构建的叙事工程。它旨在重塑国族认同,并暗含着独特的地缘政治意图。 这场叙事工程的起点,始于对两个核心符号的重塑。 越南国家教育出版社的《历史10》教科书,将一个关键人物推上神坛。 越南方面将南越国创建者赵佗塑造成 “民族英雄”,还视其为 “越南首个政权” 的奠基人,但这种塑造与历史真相存在偏差 —— 赵佗原本是中原地区的将领,后来在岭南之地建立了南越国。 教科书刻意隐瞒了赵佗原是河北人,曾为秦朝派驻岭南将领的出身。 更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赵佗曾主动归顺汉朝、南越国沦为汉朝藩属政权的真实情况,同样被人为掩盖,未被提及。通过这种英雄“归化”,一个中国的割据政权被重塑为越南的开国史诗。 与英雄并行的,是疆域的创设。 教材里附有一幅描绘所谓“古越南”的地图,令人惊愕的是,其标注范围竟公然将广东与广西纳入其中,这般呈现实在荒唐至极。 为了让这片想象的疆域显得合理,中国的“五岭”概念被重新诠释为古代越南的“北方门户”,中原军队的南下也被论述为对越南“边疆”的入侵。 然而,这些符号的构建与历史铁证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矛盾。这种矛盾犹如一道鸿沟,凸显出符号构建背离历史真实的荒诞,不容被忽视。 考古发掘成果为证,于广西北部湾等地出土的众多秦代铁剑与陶器,有力地昭示着,早在秦朝时期,岭南地区便已被纳入郡县体系之中。 “广东”与“广西”之名,追溯其源,实出自中国宋朝行政区划中的“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这一历史渊源,为两地的称谓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宏大的历史叙事若要深入人心,必须依赖一套自上而下的传播机制。自2018年始,越南教育部推行“历史叙事统一工程”。 此工程宛如坚实的制度壁垒,为某种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助力相关进程稳步推进。它确保了从小学到高中教学内容的高度统一,将这种叙事变成了国家意志。 其造成的影响极为显著。调查数据表明,高达85%的越南高中生与70%的大学生竟坚信两广地区属于他们的历史领土,此现象着实令人震惊与深思。 这种被植入的信念,已在现实场景中浮现。 2019年,于河内举办的一场文物展上,一块源自广西的汉代陶片前,有越南学生竟指着它,振振有词地宣称这是所谓“本国失地遗物”,着实令人诧异。 当时在场的解说员对学生的说法表示了赞同,这形成了一个认知闭环。此等观念竟渗透至旅游业。 曾有越南导游向中国游客宣称,源自广州的文物为越南的“流失文物”,这般说辞着实令人匪夷所思。教科书之外,以“南越国”为主题的历史剧和网络游戏,正成为渲染这种“失地”悲情的第二课堂。 当前的叙事重构并非现代产物,它是一个潜藏已久的历史执念的当代表达。 早在 1802 年,越南阮朝开国之君阮福映便向清朝嘉庆皇帝提出请求,希望能以 “南越” 作为国号。 他的真实目的是借古国名号暗藏对两广领土的侵占野心,然而嘉庆帝识破了这一图谋,最终拒绝了他的诉求。 最终,嘉庆帝将“南越”二字颠倒,赐国号“越南”,沿用至今。 这种执念的深层动机,在于对冲历史上长期作为中国郡县所带来的身份认同焦虑。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两广的“辉煌”开端,越南试图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凝聚力。 这种做法正在中越年轻一代之间催生认知上的隔阂,为双方的误解滋生、敌意萌发埋下了伏笔。 越南更进一步,在对外宣传里刻意渲染与中国广西壮族的文化共性及血缘关联,想借此为自己的历史主张增添旁证。 历史本应是拉近彼此距离的沟通桥梁,如今却被扭曲成了阻隔中越两国的隔阂之墙。 叙事可以被编造,但历史事实无法磨灭。 讽刺的是,在越南自己的古籍如《大越史记全书》中,也明确承认了从汉至唐长达数百年的中原王朝直接统治时期。 正视这些无法绕开的史实,才是建立互信的基础,人为制造历史隔阂,最终将损害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 信源:散人李庆之 2025-10-13 20:25·高校历史学专业讲师 越南的野心非常可怕!现在的越南教育,在大中小的学校教育中,一直把广东、广西作为其原来的属地。

0 阅读:0
经略简料

经略简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