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半月后,农人将拇指大的鱼苗轻轻洒进淹至脚踝的稻田。这些多是鲫鱼、鲤鱼的幼崽,

小野兔子 2025-11-10 08:38:27

插秧半月后,农人将拇指大的鱼苗轻轻洒进淹至脚踝的稻田。这些多是鲫鱼、鲤鱼的幼崽,无需额外投食——它们啃食禾苗间的杂草、卷叶虫,尾鳍搅动泥水时,又把鱼粪揉进田土,成了水稻的天然追肥。 稻穗抽芽时,田水渐浅,鱼群贴着稻根穿梭,鳞片沾着细碎的稻花。待稻穗泛黄,农人放干田水,弯腰便能从泥洼里捧出肥硕的鱼:脊背泛着稻香,鳃边还沾着湿软的稻秆碎屑。 上桌时,清蒸的鱼身裹着米香,夹一筷细嫩的肉,仿佛咬下了整季的田园烟火。这种不用药、不施肥的养殖,是老农耕作里最妥帖的共生智慧,让一亩田长出了稻与鱼的双重丰饶。

0 阅读:27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22

用户10xxx22

3
2025-11-10 10:08

这样养鱼,水稻就不能打药了,鱼也长的慢,水稻也减产。最终一条鲤鱼十几二十几块一斤,消费者又不乐意了。一个模式发展不起来是有原因的。

小野兔子

小野兔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