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尉氏,一商户老板以17万元卖了21吨花生米,结果收到转账没两天发现自己的银行

春秋说史 2025-11-07 10:28:55

开封尉氏,一商户老板以17万元卖了21吨花生米,结果收到转账没两天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成都警方冻结了,成都警方解释这是涉诈资金,派出所民警称要求刘先生给第一受害人退款,然后才能解封银行卡,刘先生表示“退款了,我们花生米怎么办?” 河南开封尉氏县的刘老板(化名),收到 17 万元花生款时,压根没料到这笔辛苦钱会让自己陷进好几个月的麻烦里。 这宗看着普通的农产品交易,其实戳中了现在反诈工作里最现实的难题,就是善意商户遇上涉诈资金,损失该谁来担。 今年刚过完冬天,有个买家主动找上来,一下子订了 21 吨花生米。 对做农产品生意的商户来说,这妥妥是个大单,刘老板赶紧组织货源,装完车发走,等收到银行转账就安心等着货款到账。 可才过两天,他去银行办业务,一眼就看见账户被冻结了。 查了才知道,成都警方说这笔 17 万元的转账涉嫌诈骗,依法把他的收款账户冻了。 “警方让我先退款才能解冻账户,” 刘老板一脸无奈,“可我的货都发走了,真退了钱,这批花生米咋办啊?” 办案民警接受采访时说,根据相关规定,确实需要商户配合把涉诈资金还给第一受害人,之后才能办理解冻手续。 这种处理方式,在法律界引起了不少争议。 法律专家说,按《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的善意取得制度,刘老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合法交易拿到的货款,该受法律保护。 中国政法大学的罗翔教授也多次提过,执法机关打击犯罪的时候,也得注意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一位民事律师分析,这案子里商户通过正当交易得的货款,要是强制让他退,等于把犯罪造成的损失转嫁给无辜的人。 这既不符合民法的基本原则,还可能影响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 警方人士透露,现在电信网络诈骗多,追踪资金流向确实有现实困难。 诈骗分子常常用多个账户快速转钱,还故意和正常交易混在一起,给执法工作添了很多麻烦。 河南一位基层民警坦言,他们理解商户的难处,但第一受害人的损失也得挽回,这真是个两难的选择。 社交媒体上,网友们讨论得特别热烈。 “退款行啊,但得先把花生米追回来吧”“该去抓诈骗犯,不是为难商户” 这类评论,点赞的人特别多。 也有人觉得,该建个专项补偿机制。 既保障受害人的权益,也别让诚信商户吃亏。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教授建议,可以学一些地区的成功经验,建个涉诈资金甄别机制。 核实后确实是善意取得的,就及时解冻,同时通过保险、基金等渠道补偿受害人损失,别简单把风险转嫁给无辜商户。 到现在,刘先生的账户还冻着。 这案子其实反映出当前反诈工作的复杂和难办。 怎么在打击犯罪和保护营商环境之间找到平衡,需要执法机关多花点心思。 就像一位法学专家说的,实现正义不能牺牲无辜人的合法权益。 把制度设计得更完善,让守法的人不用为犯罪买单,这才是社会治理现代化该有的样子。 刘老板的遭遇,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这个藏在反诈工作里的民生难题。 大家都盼着能有更合理的解决办法。 别让踏实做生意的人,因为意外卷入诈骗案,平白蒙受损失。 毕竟商户挣的都是辛苦钱,21 吨花生米要耗多少精力才能备好。 要是因为涉诈资金冻结,连本带利都要搭进去,换谁都受不了。 希望后续能有更细致的政策出来。 既狠狠打击诈骗犯罪,也护住守法商户的合法权益,这样才是真的双赢。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信息来源:民生频道

0 阅读:32
春秋说史

春秋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