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再添一员联手收拾民进党的女将,不仅人长得挺漂亮,战力也挺强,应该鼓励鼓励 最近,66 架 F-16V 战斗机的军购迟迟交不了货,这事成了对台湾执政当局合法性的全面质疑,大家都看出来了,这场争议压根不只是军购程序出了问题那么简单。 而是通过国民党籍“立委”徐巧芯的精准攻势,转变成了一场关于民众经济负担与社会福利的辩论,徐巧芯的策略在于将一笔2019年签订、价值2467亿新台币的军购案与民众的日常生活直接联系起来。 她指出,政府将“毒刺”导弹的预算从百亿增加到700亿,而全台仅有41亿用于托育等社会福利项目,这样的对比让“导弹比尿布贵”不再只是口号,而是触动普通家庭切身利益的现实。 她巧妙地将一个军事采购问题,转化为关乎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的议题,打破了以往台湾社会对防务预算的单一关注。 这一攻势不仅挑战了民进党政府将防务预算推至GDP占比5%的计划,还与国民党主席郑丽文提出的“台湾不是印钞机”相呼应,揭示了高涨的防务开支可能牺牲民生预算的问题。 这一番质询让民众开始关注军事开支与社会福利之间的资源错配,激起了广泛的讨论,徐巧芯的攻击手法有其独到之处。 她不仅通过准确的数据进行反击,如揭示F-16V军购已支付的82亿美元和美国对台军售积欠高达6590亿新台币,还巧妙利用情感诉求。 她时常提到自己外祖父是湖南籍抗战老兵,强调“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引发民众对和平的共鸣,这种结合个人经历与政治主张的方式,让她的质询更加有力。 徐巧芯并非孤军奋战,她背后有国民党内部的协同作战,党内高层如郑丽文,提出“民生优先”的政策主张,与徐巧芯的质询相呼应,强化了反对民进党政策的力度。 新旧世代的合作,为国民党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种高效的在野策略:由新生代快速抓住热点,老将则提供政策理论的升华和战略定调。 这场围绕F-16V军购的争议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军事采购问题,它揭示了民众对民进党“倚美谋独”政策的不安,台湾民意基金会的民调显示,超过一半的民众不赞同赖清德的施政。 尤其在台积电因美国压力外移产能、股市震荡等背景下,民众对“安全保障”的成本和意义产生了疑问,社交媒体上的呼声也反映了民众的情绪,“与其买美国的武器,不如投资社会福利”。 这一情绪为国民党提供了机会,他们借此推广两岸交流,呼应大陆提出的“两岸一家亲”理念,进一步贴近民众渴望和平与发展的心声。 这场围绕预算的攻防,可能成为2026年地方选举的关键预演,也凸显了民众对安定生活与美好未来的期待,最终决定民心走向的,或许正是这种朴素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