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正式宣布 10月31日路透社刚报道,荷兰正式启动2025年光刻机出口新规——

古今知夏 2025-11-02 10:56:08

荷兰正式宣布 10月31日路透社刚报道,荷兰正式启动2025年光刻机出口新规——不光直接禁了ASML向咱们出口DUV设备,管制范围还又扩大了,连敏感领域的新合作都一刀切禁止 之前还只盯着 7 纳米及以下的先进制程,现在直接把网撒到了 14 纳米。这就意味着,ASML 旗下 1970i、1980i 这些主流中阶 DUV 机型,全被拉进了出口许可的审批清单。而长达 90 天的审批周期,对晶圆厂来说,这么漫长的等待足以让扩产计划彻底泡汤。 荷兰这波看似自主的决策,背后其实全是美国长臂管辖的影子。10 月刚过,美国国会就发报告指责 ASML 2024 年对华出口 380 亿美元设备 “助力中国军工”,逼着欧盟全面封堵深紫外光刻机。 可他们忘了,ASML 早就离不开中国市场了 —2024 年中国市场贡献了 ASML 近一半的营收,高达 138 亿欧元,到 2025 年三季度,这个占比还冲到过 42%。 一边是美国的政治施压,一边是自己的经济命脉,ASML 彻底陷入了两难。更讽刺的是,它的供应链根本没法和中国切割。光刻机核心部件需要的高纯度稀土,全球 95% 以上的供应都来自中国,而且关键品种的提纯工艺只有中国能稳定输出。 中国刚出台的稀土出口新机制,只要产品中中国稀土含量超过 0.1% 就需严格审批,这直接戳中了 ASML 的命门。他们手里的稀土库存只够维持 8 周生产,规划中的马来西亚稀土加工工厂要 2027 年才投产,这两年多的空档期,根本找不到替代来源。 这边荷兰刚动手,日本就跟着加码。2025 年 9 月,日本把 110 家中国半导体相关企业拉进出口管制黑名单,从芯片设计、制造到封测,再到光刻胶、高纯度硅晶圆这些关键材料,全给卡了脖子。 此外,还取消了所有 “许可证例外”,不管产品用途是什么,都得走 3 到 6 个月的审批流程,封锁力度比美国还绝。美日荷这波协同操作,说白了就是想筑起 “芯片铁幕”,死死卡住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脖子。 可谁能想到,越封锁,中国的自主突破就越迅猛。就在荷兰新规落地前,上海微电子的 28nm 沉浸式 DUV 光刻机已经完成了中芯国际等企业的量产验证,良率直接飙到 90%,国产化率达到 80%,价格却只有 ASML 同类型设备的三分之一。 2025 年计划交付 10 台以上,2026 年就要实现规模化量产,这一下就让国内 28nm 制程设备的进口依赖度有望下降 40%。 更有意思的是技术路线的创新。中科院研发的全固态 DUV 激光光源技术,完全摆脱了对稀有气体的依赖,系统体积能缩小 50% 以上,能耗大幅降低,理论上还能支持 3nm 芯片制造。 虽然现在输出功率还没达到商用标准,但业界都清楚,这条全新的技术路线,可能让中国绕开 EUV 的封锁,直接实现换道超车。 其实美欧的技术同盟早就出现了裂痕。德国蔡司作为 ASML 的核心镜片供应商,面对美国的指责,直接表态会继续为 DUV 系统供货 — 毕竟公司近四成订单都和中国市场相关,断供就是自断生路。 荷兰本土的中小企业更实在,偷偷通过东南亚中转、更换包装的方式,继续给中国供应零部件,对他们来说,失去中国市场就意味着破产。 荷兰政府自己也尝到了封锁的苦果。之前以 “国家安全” 为由冻结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结果中国立刻限制其芯片出口,直接导致大众、宝马等欧洲车企芯片断供。大众狼堡工厂减产 30%, 宝马慕尼黑工厂的交付周期从 4 周拉长到 12 周。最后荷兰不得不低头,主动寻求谈判豁免,这才明白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道理。 现在的局面已经很清楚了,美日荷想靠技术封锁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根本就是打错了算盘。他们以为卡住光刻机就能让中国停步,却忘了越是被卡脖子,越能激发自主突破的动力。 从 2020 年国产光刻机还停留在 90nm,到 2025 年 28nm 实现量产、14nm 突破良率瓶颈,再到全固态 DUV 光源这种颠覆性技术的出现,中国半导体产业用四年时间,完成了别人十年才能走完的路。

0 阅读:66

猜你喜欢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