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记者采访一位新加坡华人,询问到“如果中美开战,你会支持谁”,这位新加坡人毫不犹豫的说道“我会支持美国”,其实原因也很简单,新加坡的发展,就是依赖于美国。 很多人觉得难以理解,明明有着华人血缘,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但只要了解新加坡的国情,就会发现这答案其实一点不意外。 作为一个国土面积还没北京朝阳区大的弹丸小国,没有资源、无险可守,发展全靠搭强者的便车,而美国正是它赖以为生的“靠山”,这种全方位的依赖早就把它的立场绑死了。 最先攥住新加坡命门的是军事安全,1965年刚从马来西亚分家时,新加坡天天担心被周边国家吞并,自己的军队连像样的武器都没有,只能主动抱着美国大腿求保护。 从1990年签《谅解备忘录》到升级《国防供应安全协议》,新加坡给美军开的权限越来越大,樟宜海军基地虽说是“共用”,实则成了美军在亚太的核心中转站,2025年第七舰队舰艇停靠频次比上年涨了23%,“里根”号航母战斗群来了就有免费补给,连濒海战斗舰都把这儿当母港,天天在南海、马六甲附近巡逻攒存在感。 关键的是,新加坡军队的家伙事儿全是美国造的,F-15SG战斗机、AH-64D武装直升机这些主力装备,少了美国的零件补给就成了废铁,连每年的“对抗虎”联合演习都得靠美军陪着练,不然连实战战术都摸不透。 对新加坡来说,美军在身边,才敢睡踏实觉,这种安全依赖早成了刚需。 经济上更是被美国主导的体系捆得死死的。新加坡靠转口贸易吃饭,全球三分之一的海运、一半的石油都得走马六甲海峡,而这条生命线的安全全靠美国海军罩着。 2024年它的转口贸易额里62%都和中美产业链挂钩,尤其是半导体零部件倒手,利润率能飙到38%,但这些零部件的核心技术、销售渠道全被美国把控着,要是得罪美国,高通、英特尔断了货,新加坡的转口生意立马就得停摆。 金融领域更没法脱身,截至2024年,新加坡外汇储备里美元资产占比超60%,它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本质上就是美元霸权体系里的一个“分理处”,离了美国撑着的美元体系,那些跨国资本早跑光了。 这种依赖甚至刻进了社会认知里。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直白说“大概率选美国”,不是随口瞎说,而是算透了账——2025年美军在西太平洋搞3.5万人的大演习,新加坡二话不说深度参与,就是怕被美国踢出“朋友圈”。 当地华人哪怕祖上是中国来的,也会急着撇清“同胞”关系,因为他们从小就被灌输“新加坡的生存靠美国庇护”,这种认知跟着经济、安全利益一代代传下来,遇到“选边站”的问题,自然会往依赖的一方倒。 有人说新加坡也在和中国搞合作,比如中新自贸协定升级,但这不过是“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的算计。 中国能给它带来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的订单,却给不了美军那样的安全兜底,更替代不了美元体系的金融支撑。 2025年新加坡狂扩人民币清算,但外汇储备里美元占比依旧稳在高位,说白了就是赚中国的钱,靠美国保平安。 那位新加坡华人说“支持美国”,不是对中国有多大意见,而是看清了自家的家底。 新加坡的发展是搭着美国军事、经济、金融的便车起来的,离了这辆车,别说繁荣,连生存都成问题。这种被依赖绑定的立场,从来不是感情决定的,而是小国在大国博弈里最现实的生存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