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版围魏救赵, 别真以为中粮买18万吨老美大豆是给面子,这波操作明明就是高手过

宝林谈古论今 2025-10-31 23:52:19

大豆版围魏救赵, 别真以为中粮买18万吨老美大豆是给面子,这波操作明明就是高手过招。 这话得从中美大豆贸易的盘根错节说起。中国是全球头号大豆进口国,进口量能占到全球市场六成以上,而美国曾常年握着咱们的主要订单。可自从贸易摩擦升级,咱们早把采购重心转向了巴西、阿根廷这些南美国家,美国大豆对华出口份额从巅峰时的四成跌到十五%上下,腰斩都不止。 今年美国大豆又是大丰收,仓库里的豆子堆得快溢出来,伊利诺伊大学算过一笔账,要是低于成本价甩卖,美国豆农每英亩得亏64美元,大农场主的损失能飙升到数十万美元。 更让特朗普坐不住的是,中西部农业州是共和党的铁票仓,豆农的怨气越来越重,他之前在社交媒体上连着喊话,明里暗里求着咱们恢复采购,大豆议题成了经贸磋商绕不开的坎。 就在这节骨眼上,中粮突然下单了。但千万别误会,这可不是咱们服软,更不是给特朗普送人情。这单18万吨的采购,选在中美元首釜山会晤前24小时官宣,时机拿捏得准得很。 更关键的是,这之前中美刚在吉隆坡结束第五轮经贸磋商,美方已经先松了口。他们公开表态不会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还暂停了闹得沸沸扬扬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连针对海事物流的301调查都暂停了一年。 说白了,是美方先退了半步,咱们才顺势给个台阶,这完全是外交上有来有往的智慧,跟“给面子”压根不沾边。 要知道,18万吨看着唬人,跟咱们巅峰时一年买几千万吨美国大豆比起来,简直是洒洒水。咱们每月光进口大豆就超百万吨,这点量也就够半个月消耗,压根动摇不了大局。这就是故意放出的信号:合作的门开着,但节奏得由咱们定,主动权从来没丢过。 咱们早就在大豆这事儿上做足了后手。这些年除了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甚至非洲的新兴产区都挤进了咱们的供应链,美国大豆在进口里的占比已经跌到两成以下。 更别提咱们还有相当于一年进口量的3000万吨大豆储备,藏在全国数百个地下筒仓和山区仓库里,《经济学人》都报道过,这就是为了防止被人卡脖子。 所以这次采购,往小了说是精准抄底。美国大豆因为库存积压,价格跌得厉害,就算加上关税,成本也比从南美采购划算,国内榨油厂正好补库,黑龙江地区的大豆压榨利润都涨到每吨150元以上。 往大了说,这是给南美供应商提个醒:咱们的订单不是独家福利,谁也别想搞垄断抬价,供应链安全得攥在自己手里。 消息一出来,芝加哥大豆期货直接飙到15个月高点,特朗普立马说对会晤“充满希望”。连英伟达老板黄仁勋都急着在华盛顿喊话,说对华限制是自毁长城,美国损失比咱们大十倍。这反应恰恰说明,咱们这步棋落对了,一下戳中了美方的要害。 有意思的是,这事儿还透着咱们的战略定力。过去特朗普总爱搞“先施压再示弱”的循环,谈完就变脸。咱们这次就用18万吨的小订单试探,既没丢立场,又营造了谈判氛围,还摸清了美方的底线。 后续要不要加量,全看他们在关税减免、核心议题上的实际动作,想空手套白狼门儿都没有。 中国报告大厅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咱们对美农产品进口额只增长12%,大豆采购量还没回到2020年的水平。 这说明咱们从来没打算一蹴而就,每一步都走得稳当。毕竟贸易战没有赢家,但时间和韧性显然站在有准备的一方。 说到底,这哪是买大豆啊,分明是在国际棋盘上精准落子。既照顾了国内饲料、榨油产业的实际需求,又在经贸谈判中争取了主动,还敲打了对手的软肋。 这波操作把“围魏救赵”的智慧用活了,不是给面子,是真刀真枪的高手过招,每一分都透着战略智慧。

0 阅读:2
宝林谈古论今

宝林谈古论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