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外长推迟访华引发巨大争议,德议员批其发出“不良信号”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推迟访华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典型的 “政治摆谱碰了钉子,还暴露了自家内讧”。这事儿得从时间线捋清楚,他原本定好 10 月 26 日开启首次访华行程,结果临出发前两天突然宣布推迟,把一场计划中的高层互动搅成了德国政坛的 “公关灾难”。 要说起因,表面上德方给的理由是 “没能在中国安排足够多的会谈”,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就是块遮羞布。 真正的根子在于瓦德富尔自己没摆对位置,据《南华早报》披露,访华前夕他不仅妄议台海问题,声称 “维护现状” 却回避反对 “台独”,被中方发言人郭嘉昆直斥 “纵容分裂行径”,还私下与美国官员密会,商议 “印太联手应对中国”。 更离谱的是,他提前放风要在放宽稀土出口限制、半导体管制等议题上对中方施压,把外交谈判当成 “立威现场”。 “中国从不接受带着预设批判的对话。”,打交道讲究相互尊重,这行程黄就黄在他没拿出半点诚意,反而把对华外交当成了刷政治存在感的工具。 更有意思的是这场风波引发的连锁反应,德国政坛先炸了锅。执政联盟中的社民党直接 “拆台”。 外交发言人阿迪斯・阿赫梅托维奇怒批此举 “发出不良信号”,直言 “全球局势紧张时,与中国断对话简直荒唐”,呼吁重启 “以长远利益为导向的务实外交”。而瓦德富尔所属的基民盟仍坚持 “价值观优先”,两派裂痕彻底公开。 德国最近彻底乱了套。不光政界为对华政策吵得不可开交,商界更是急得团团转。2025 年前 8 个月,中国已重新夺回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宝座,双边贸易额直接冲到 1634 亿欧元,这个数字背后全是德国企业的 “命脉绑定”。 大众全球 40% 的销量靠中国市场撑起,巴斯夫砸百亿欧元在湛江建的工厂正稳步推进,西门子的工业软件业务更是深度依赖中国客户。可以说,德国不少核心企业的发展,早就和中国市场紧紧绑在了一起。 面对这样的紧密联系,德国工业联合会再也坐不住,直接发声明公开吐槽,直言相关操作是 “把企业的切身利益当成政治筹码”。更打脸的是,原本计划跟着一起访华的德国工业界代表团,干脆集体缺席这波操作,明摆着就是用行动投了不信任票。 面对内外夹击,这瓦德富尔没撑到24 小时就改口了,忙不迭澄清 “只是推迟访华,不是取消”,还急着要跟中方通话重新安排行程。但舆论早就看穿了这波反复操作,英国《金融时报》都直接骂这是 “超级外交灾难”。 毕竟德国经济都停滞三年了,对美国出口还受阻,真要是中德经贸闹僵,制造业哪儿扛得住啊。中方的回应倒挺清醒,外交部发言人直接点透德国的 “两面性”边想靠中国市场救自家产业,一边又跟着美国搞小动作,这种 “又想占便宜又不想守规矩” 的心态根本行不通。 到最后,这事儿算是成了场闹剧。瓦德富尔丢了面子,默茨政府的对华政策更乱了,只有德国企业界在那儿着急上火。 说到底,德国该醒醒了:中国不是任人拿捏的对象,1634 亿欧元贸易额背后是互利共赢,而非 “政治筹码”。想在经济上沾光、政治上挑事的骑墙玩法,迟早两头不讨好。若摆不平内部矛盾,下一场 “外交灾难” 恐怕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