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毫不客气地表示:中国14亿人口,从来就不缺人才,全送到美国了,怎么跟美国竞争?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一语道破现状:许多中国高科技人才宁可在美国平庸度日,也不愿回国施展才华,为祖国发展做贡献! 以前美国能吸引很多全球人才,不只是因为这里设备先进、工资高,更重要的是做研究的软环境好,评职称不只看论文数量,申请项目的流程也比较简单,所以很多科学家都想来。 但美国能维持这种吸引力,其实很依赖中国人才,美国本土学理工科的学生不够多,缺口一直靠中国留学生补上,有数据显示,顶尖AI研究员里,有华人血统的占了38%,比美国本土的37%还多。 而且高达九成的中国博士生毕业后,都会留在美国工作至少五年,就连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也说过,美国芯片产业里很多关键技术岗位,都是中国高校毕业的人在做。 不过现在美国对人才的吸引力弱了,虽然 “中国行动计划” 已经暂停,但它带来的影响还在,很多华裔科学家觉得在美国不安全,一项调查显示72%的华裔科学家有这种感觉,超过六成甚至在考虑离开美国。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搭建吸引人才的新条件,而且不是简单模仿美国,有自己的优势,中国市场大、数据多,这对人工智能研发特别重要,其他地方很难有这种条件。 另外中国的工程师很擅长把实验室里的论文成果,快速变成能服务千万用户的产品,这种参与感和成就感很吸引人,现在中国的薪资水平也能和美国比了,阿里、腾讯这些企业的研发平台,也不比谷歌、Facebook差。 国家层面也在支持人才,顶尖实验室的设备现在和国际水平差不多,有些高校还在试行长周期评价机制,允许学者用五到八年时间专门研究一个项目。 北京、上海这些城市还建了国际人才社区,帮归国人才解决生活上的问题,让他们不用操心这些事,当然中国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有时候更重视引进外来人才,对本土人才培养不够,让本土人才觉得不公平,而且国内科研人员压力大,要管项目、评职称,还要搞教学,节奏一直很快。 地缘政治摩擦也改变了人才流向,美国那边因为这些摩擦,很多华裔科学家被怀疑,哪怕他们为GPT-4、美国芯片产业做了很多贡献,也得重新考虑自己的未来,这就促使他们想离开美国。 而中国这边,因为美国的封锁打压,反而更想自主创新,这给归国人才提供了参与国家核心技术攻关的机会,加上民族自豪感和国家的资金支持,吸引他们回来的力量越来越强。 数据能明显看出这种变化,2019年到2022年,顶尖AI人才在美国企业工作的比例从59%降到了42%,而在中国企业的比例从11%涨到了28%,全球科技人才的分布,正在慢慢改变。 信源:中国网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