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嘛!奥运会原本是一个业余运动员的比赛,是前苏联的举国体制打破了这一规则 在奥运会初期的核心理念强调体育的教育价值,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丹认为:“体育是青年自我教育的方式,应远离物质利益,以荣誉感为基础,严格奉行“业余主义”原则 一直到1980年《奥林匹克宪章》才删除了“业余原则”的限制,此后奥运会绝大多数项目才允许全球顶尖职业运动员参加 而引爆这一改变的是因为前苏联体育的“举国体制”,这一体制实际上违背了“业余原则”,造成不平等,迫使国际奥委会改革 当然,这一切也伴随着体育商业化,职业化的全球趋势。奥运会也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顺应了这一潮流 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美国NBA组成的梦之队,1992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之前代表美国参加奥运会的一般都是大学生 1988年汉城奥运会男篮决赛,美国输给了前苏联,美国认为苏联的运动员都是举国体制下的职业运动员,让比赛并不公平,1989年国际篮联通过投票,正式允许职业球员参加国际篮球比赛,这才有了“梦一队” 而至今一些国家的很多小众项目上,因为职业化程度不高,没有职业联赛,无法通过比赛收入养活自己,加之没有财政拨款给运动员训练 所以依然是由业余运动员参加,比如那位曾经刷上热搜的英国奥运会冠军,参加完比赛之后回医院上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