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亚早年力排众议叫停中企巴加莫约港项目,满以为能拉英美日当“新大腿”,结果被现实泼了冷水,又要重启与中合作。 2013年的时候,坦桑尼亚想在首都北边建个东非最大的深水港,位置就在巴加莫约,离国际航道特近,建成了不光能当贸易枢纽,还能给当地带来10万个工作岗位,对经济的拉动可想而知。 当时找了不少国家合作,最后选了中国,因为中国愿意拿出一百亿美元真金白银投资,还承诺负责建设和后期维护,双方说好中国能拿到99年的特许经营权,坦桑尼亚则能长期分收益。 2015年项目都奠基了,当地老百姓还戴着中国造的头盔跳舞庆祝,没想到当年新总统马古富力上台后,这事就变了卦。这位新总统说协议“不公正”,觉得99年经营权太长,担心国家主权受影响,还被西方炒作的“债务陷阱”说法忽悠了,说中国的贷款会让坦桑尼亚还不起钱、丢资源。 尽管当时中国工程队已经完成了近一半的活儿,花了2.8亿美元的设备都运到了工地,他还是在2019年硬把协议撕了,说项目“报价虚高”,硬生生叫停了施工。 本以为撕了中国的合同,能让英美日当“新大腿”,结果这些国家全是“画大饼”。中国刚撤场,英国和日本就主动凑了上来,说得比唱的还好听。英国拍着胸脯说,自己能以三分之一的成本接手港口,一开始报30亿美元预算,还举伦敦堤防工程的例子吹自己技术多牛;日本更大方,说要“无偿援建”一座跨境大桥,还承诺带来先进技术和国际企业。 坦桑尼亚当时别提多高兴了,觉得捡了大便宜,到处说自己“捍卫了主权”。可真要动真格的时候,西方的承诺全露了馅。英国那边刚进场勘察,就把预算从30亿涨到了80亿,钱没见着,工期更是没个准信;日本承诺的大桥更离谱,技术团队根本不了解非洲的热带气候,设计的方案没考虑海水的高腐蚀性,刚出图纸就宣告没法施工。 2020年疫情一来,这些西方资本更是直接撂挑子,之前的计划全搁置了,工地上只剩生锈的设备和长疯的野草,别说建港口了,连之前的烂摊子都没人管。 这时候坦桑尼亚才真正慌了神,只能回头找中国重启合作。停了几年的港口项目,让坦桑尼亚损失惨重,本来盼着港口带动GDP,结果就业岗位没了,想靠港口出口的矿产、农产品也没法高效运出去,经济一直低迷。 更关键的是,他们想起了中国当年的实在——上世纪60年代,坦桑尼亚想修坦赞铁路,英美苏都不愿意帮忙,是中国派了工程师带着设备过去,顶着毒蛇瘴气,牺牲了几十个同胞的性命,硬生生修好了1860公里的铁路,那可是真金白银的援助,从没提过苛刻条件。 对比之下,英美日的那些口头承诺简直不值一提。后来坦桑尼亚主动找上门,调整了之前有分歧的条款,比如重新商量了特许经营权的年限,态度特别诚恳。中国这边也念着老交情,更看重长期的互利共赢,毕竟巴加莫约港建成后,能成为中国和东非贸易的重要枢纽,对双方都有好处,所以愿意坐下来重新谈合作。 其实这事说到底,就是坦桑尼亚当初被西方的花言巧语迷了眼,忘了谁是真能办事的。中国搞合作从来都是实打实的,说投资就真给钱,说施工就真派人;可英美日那些国家,大多是想抢地盘、搞影响力,承诺得天花乱坠,真要出钱出力的时候就缩回去了。 现在坦桑尼亚回头找中国,既是没办法的选择,也是看清了谁才是可靠的合作伙伴。毕竟过日子得靠实在人,搞建设也得找实在的帮手,那些只会画大饼的“新大腿”,根本靠不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