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行业“排位赛”升级,美的如何穿越周期?

新浪财经 2025-09-17 23:47:50

在家电这个不见硝烟却刀刀见血的战场,从来就没有永远的王者。在经历原材料成本波动、消费需求分层、智能化转型等多重压力中持续洗牌。尤其是中国家电企业,在国内外品牌的双重夹击下,能否持续保持增长动能,成为关键考验。

从目前已披露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来看,美的集团表现尤为突出:实现营业总收入2523亿元,同比增长15.7%;归母净利润26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6%,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更值得注意的是,美的在智能家居、工业技术、机器人与自动化等新兴业务的收入占比已突破35%,显示出其转型步伐正在加速。

相比之下,格力电器同期营收增速为8.5%,净利润增速为12.3%;海尔智家营收增长10.2%,净利润增长14.8%。小米集团在家电领域的布局虽广,但其整体家电业务增速仍徘徊在10%左右。在国际品牌中,三星电子家电业务增速为6.2%,LG为5.8%,博世等欧洲品牌则普遍低于5%。

美的凭什么在逆势中跑出“加速度”?其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自2012年接棒何享健以来,持续推进“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三大战略主线,被业内称为“冷静的变革者”。但另一方面,美的也正面临多元化布局与主业协同之间的平衡难题,高端品牌影响力不足、海外市场依赖代工等问题逐渐浮现。

“五千亿目标”下的隐忧

美的2025年上半年的财报,可以说是“高光之下,暗流涌动”成绩确实亮眼,但也藏着不少值得警惕的信号。好的方面非常明显:收入和利润都在涨,业务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尤其是第二季度,增速还保持在两位数,说明它推行的多品类、全渠道策略确实奏效了。空调仍然是基本盘,冰箱、洗衣机的市场份额也在继续提升。高端品牌COLMO表现尤其亮眼,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40%,算是初步在高端市场站住了脚。机器人与自动化业务也增长迅速,同比涨了21%,正在成为美的一个新的增长引擎。

但隐忧也在慢慢浮现。虽然总收入还在增长,可空调业务的增速已经明显放缓,上半年同比只增长了6.8%,低于整体水平。这边格力在空调市场上不断反扑,那边小米靠性价比持续渗透,都给美的带来了不小的竞争压力。还有一个关键指标是净利润率——美的虽然提高到了10.6%,但仍然低于海尔智家的12.3%和格力的11.9%,说明赚钱能力还有提升空间。

最核心的问题在于,美的到现在还是非常依赖家电主业,特别是空调。尽管它已经搭建起了COLMO、东芝、小天鹅这样的品牌矩阵,但在高端市场的认知度和溢价能力,还是比不上卡萨帝、西门子这些对手。机器人与数字化业务虽然增长快,但目前占总收入比重还不到15%,暂时还扛不起增长大旗。

2025年是美的提出“全球突破”战略的关键一年。但目前来看,海外收入虽然占全集团的40%以上,主力却仍然来自东南亚、中东这些新兴市场,在欧美高端市场的突破并不明显。跟海尔收购GE家电、格力深耕巴西这样的策略相比,美的国际化更多靠的是OEM和自有品牌混着做的模式,品牌在全球的影响力还有差距。

如今家电行业的竞争早就不是国内品牌之间的“内战”了,而是一场围绕技术、品牌、渠道和供应链的全球性较量。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国际品牌在高端市场上的强势地位。像德国的博世、西门子,日本的松下、大金,韩国的三星、LG,依然牢牢占着高端家电、商用空调、精密零部件这些利润最丰厚的领域。靠的是什么?一方面是百年品牌的口碑积累,另一方面是核心技术的壁垒,再加上遍布全球的高端销售网络。虽然美的也推出了COLMO、东芝这样的品牌尝试进军高端,但在品牌认可度和溢价能力上,跟第一梯队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

再看国内,对手们也一点没闲着,格力、海尔、小米正从不同方向“包抄”美的。格力在空调领域话语权依然很强,渠道控制力也扎实,尤其是在工程机和中央空调这类ToB市场优势非常明显;海尔则通过卡萨帝、GEA、Candy等多品牌矩阵布局全球,高端冰箱和洗衣机的市场份额很靠前;小米就更灵活了,靠AIoT生态和高性价比打法,在年轻人当中快速扩张,电视、空调、小家电这几个品类增长特别猛。

反观美的,虽然整体规模最大,但在某一个品类里缺乏绝对的统治力,品牌形象还是偏“中庸”,缺少那种让人一眼就记住的鲜明标签。

另一方面,美的一直以来“效率驱动”的模式,虽然有助于控制成本、提升利润,但也可能反过来限制创新。太强调周转率和回报周期,就容易导致对前瞻技术投入不够,决策偏保守。比如在AI大模型赋能家电、家庭能源管理、智能家居操作系统等前沿领域,美的不是没有布局,但还没形成像华为全屋智能、小米HyperOS那样有号召力的生态。

全球化成为生死牌

目前国内大家电市场逐渐见顶,房地产带动的需求也在减弱,加上消费分级引发频繁的价格战,企业如果只盯着国内市场,增长天花板伸手可及。正因为这样,出海已经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关乎未来格局的“胜负手”。

看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美的海外营收达到1071亿元,同比增长17.7%,比国内增速还要高,海外收入占比已接近43%。同样,海尔的海外业务占比超过50%,格力自主品牌出海也在稳步增长。可以说,谁拿下了海外市场,谁就拿到了下一轮竞争的入场券。

但出海不是简单把货卖出去就行。美的通过收购东芝、Clivet以及自建生产基地,在海外有了不错的布局,但我们也要清醒——中国品牌在国际上大多还被困在“性价比”的标签里,真正的高端形象依然没有站稳。对比三星、LG、博世、西门子这些品牌,它们在欧美市场拥有强大的品牌溢价和渠道控制力,这是我们差距所在。

除此之外,地缘政治、贸易壁垒、汇率波动等风险,也在持续考验企业的全球运营能力。更不用说海外售后服务、本地化推广、文化融合这些“脏活累活”,每一项都是对组织系统的极限挑战。美的虽然在海外规模上领先,但能不能完成从“中国出口”到“全球运营”的转变,才是真正决定其全球竞争力的关键。

结语:美的没有退路。

前有海尔、格力传统豪强丝毫不退,中有小米用互联网打法颠覆赛道,后有三星、博世等国际巨头压阵。美的既要守得住冰箱、空调、洗衣机的基本盘,又要攻得下机器人、新能源、智能楼宇的新战场。

方洪波说:“美的要成为全世界真正的科技集团。”这句话背后,是一场从产品、渠道、品牌到组织的全面战争。如果美的不尽快在高端品牌建设、原创技术研发和全球市场深度运营上取得突破,它面临的将不仅是增长放缓,更是被对手一步步切走高端市场和未来生态入口的风险。

要不要做高端?能不能做高端?答案已不言自明,这已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做,而在于有没有能力重构品牌叙事、打造技术差异化、实现用户运营深度转型。区域冠军终会老去,唯有技术领先、品牌深入人心、组织持续变革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真正赢得未来。

0 阅读:103

猜你喜欢